先求胜而后求战,好胜而不好战,进而不战而胜。
a) 孙子的计不是阴谋,诡计,奇谋巧技而是计算比较的计,是SWOT分析,是未战先胜。
i. “胜可知而不可为”,探查敌我便知道有没有胜算,如果没有胜算就想上了战场,再强取其胜,那是不可为的。
ii. 所谓的计算,是把战争之前需要计算的事项一一列出,从实力计算中判断战争胜负的可能性,由此算出这仗能不能打,要不要打。这个计相当于现代管理学所讲的“SWOT”分析,比较敌我双方的优势、劣势,隐藏的机会和威胁。
b) “故善战者,立于不败之地,而不失败敌之败也。是故胜兵也胜而后求战,败兵先战而后求胜。”
i. 孙子说:“古之善战者,无智名,无勇功。” 所以孙子认为真正的兵法追求的不是通过奇谋诡计以少胜多,赢得千古声名,而是追求如何强大10倍于敌人的力量,然后仅仅通过威慑就不战而屈人之兵。
ii. 所谓“先胜后战,赢了再打。” 只有先修炼自己的筋骨,让自己成为不可战胜的人,才能立于不败之地。
iii. “不可胜者守也,可胜者攻也。守则不足,功则有余。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,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,故能自保而全胜也。”在经营上守住个地方,能守出个世界顶尖来就能活在别人想象之外,竞争的本质是你没法跟我争,而不是我要跟你争。一旦你想去跟某某争就已经输了,动于九天之上的人是根本没觉得自己在跟谁争。
iv. 孙子兵法的核心是先胜后战,胜和战要分开来看是两个阶段,基础工作就是“胜”,基本面就是“胜”,然后再想点巧妙的主意。
c) 基本面——“胜”
i. 真正重要的工作有两项,一个是准备,二是等。
1. 准备是自己的事,积蓄实力,操练兵马,鼓舞士气。等待是战斗的一部分。
a) 我们99%的工作,都是准备工作。这个道理太深了,人们容易看到的是战利品的多少得失,时间,资源的分配,总是向收割倾斜,不是向准备倾斜。
b) 只问耕耘,不问收获。我看到有的企业家,把收获的工作交给经理人。因为今天的收获都是他三年前耕耘下的,它把他的精力,关注点投入新的耕耘,为未来做准备。
2. 等待,是等待敌人犯错,等待时机出现。敌人如果不犯错,我们就很难赢。
a) 不能胜利就等待,行动必有代价。
b) 小心焦虑性的动作,任何事情不该动作是什么都不做,做一次就解决问题。不要百战百胜,要一战而定。
c) 追求高效的工作和生活,让我们很多人没有了平常心,而变得焦虑起来。我们对成功的渴望,是“一夜成名”,是想付出做少的心血和时间,是想今天开公司,明天企业就能上市。追求高效,让很多人变得焦躁起来,不懂忍耐,不懂等待,就更不知道力量是在平时的一点点努力中积累起来的。
d) eg:比如你大学毕业,进入一个行业,扎扎实实努力学习努力干,十五年后,你就是大高手了。这时候你就立于传说中的不败之地,拥有高手的自由,想加薪找老板,想跳槽一大堆人等着,像创业你也有资源。这就是胜中求战。但谁愿意等这么久?创业吧!年轻人创业,哪行你也不懂也不熟,那就选一个看上去很美的项目开始吧。这就使战中求胜。
e) eg:日本的德川家康,他在织田信长手下当小弟,又臣服于丰臣秀。在自己实力不足的时候,他一直在努力积蓄力量,直到丰田秀臣似乎十七年,他才一招出击,稳稳当当地夺得了天下。
3. 一战!
a) 每一次战胜都有大小消耗,百战百胜,又疲惫又骄傲,对方则憋足了劲要血耻,可能下一站就翻盘了,再说百战百胜还在打,可见胜的质量不高没解决问题。不是杀了敌人就赢了,关键是自己变强了还是变弱了。百战百胜意味着一百场战争的胜利都未能彻底解决敌人,徒徒消耗了敌我双方的人命和资源。而兵法原意不仅要保全己方的人命与资源,也要尽量保全敌人的资源(因为那是战后的胜利果实),从而追求一战而定。即通过一场全面胜利的决战,来彻底地解决战争。在这场决战机会到来之前,最好的策略是备战和等待。
ii. 道、天、地、将、法,是软实力。
1. 我们经营也一样,你就踏踏实实把产品,把服务做好了,别想着有什么“招”。实际上,奇谋轨道很容易,就那么几招,其实技术含量很低,主要在于演戏要演得像而已。但是五事七计技术含量就太高了,全是真功夫,是人格,是智慧,是汗水,是时间,是积累。所以人们爱听三十六计,不爱听五事七计。
2. 刘邦有道而项羽无道,刘邦的道是对手下激励机制上有道,对民众政治上有道。攻入秦国财宝无所取,妇女无所幸,没有住进秦国王宫。
3. 项羽则引兵屠城,财宝美女装车运走,还火烧秦国王室。
iii. “凡战者,以正合,以奇胜。”
1. 华杉认为这里的“奇”读的ji而不是qi,意思是“多出的部分”,即在以正兵与敌人交战的时候,永远要预备至少一支多出来的兵力,就是奇兵。能够在关键时候出其不意,打乱敌人的部署,是制胜的关键,是军队的底牌。
2. 所以这句话的“奇”不是奇谋诡计,而是分战法的基本法则。
3. 打仗的时候要准备“奇兵”作为底牌,生活工作中我们也要有的“底牌”,要有除了工作能力以外的一个突出“技能”。
iv. “故曰:“知己知彼,百战不殆;不知彼而知己,一胜一负;不知彼,不知己,每战必殆,”
1. “知己知彼”是《孙子兵法》中最广为流传的一句话。但往往我们关注更多的是“知彼”而忘了“知己”。
2. 有时候,只顾关注对手的信息,而忽略了自己,则制定出来的计策并不一定合适。华杉认为知己不知彼,胜率至少是80%。不管别人如何,你做好你自己,不管对方如何,你做好万全的准备,胜率的概率就会增大很多。
3. 唐太宗李世民也曾说:“今之将臣,虽未能知彼,苟能知己,则安有不利乎?”
4. 管好你自己,自己强了,等待时机的出现,等待有把握的时候,一战而定。
v. 本谋意识,忘了本谋,这是我们每个人常犯的毛病,不仅仅是因为愤怒,任何的干扰都会令我们越来越远离本质的目的。而自己完全意识不到,追求枝节,而忘了本质。
1. 关羽丢了荆州,诸葛亮去讨伐。一个月之后,没有赢那就得撤兵,否则粮食不够,诸葛亮必须速战速决。而最后一次北伐时,司马懿照例高挂免战牌,诸葛亮百般挑战的不得,给司马懿送去女人衣服侮辱他,司马懿根本不是上当也不出战,最后诸葛亮心力交瘁病逝军中。
d) 技术面——“战”
i. 兵法的诡道,多方以误,就是想方设法引诱对方失误。
ii. “上下同欲则胜”,宣传机器和战争机器一样重要,林彪说枪杆子笔杆子,争夺政权靠这两杆子,巩固政权也靠这两杆子。
iii. “将者智、信,仁、勇、严”
1. 智,能通能变;
2. 信奖罚分明,默契之信;
3. 仁者爱人怜物;
4. 勇,当机立断,勇往直前;
5. 严,特别是对有靠山的人。
iv. “此兵家之胜,不可先传”,事以密成,语以泄败。
1. 阴谋诡计要成功,最重要是不能让人知道。残酷的斗争,保密工作是第一位的。
2. 冒顿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不和任何人商量一个人谋划谋反,就是“驯化”下属成一个条件反射,杀爱马,爱妻,杀父。
v. 先避害,再趋利。因为利今天没有,明天可以再出,但我输掉老本就彻底出局,所以避害比趋利重要得多。
vi. 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,不知柴米油盐贵者不可当家。
vii. 有两样东西确实犯错,一个是利益诱惑,二是焦虑。
viii. 气势是什么?首先是你内心强大,然后别人也认为你强大。
1. 气势不是虚的,是实力积累出来的。每一个成功人士,都能体会自己气势的变化,越成功,社会越认可你,你气势越大,做事越顺。
ix. 知己知彼的战术要点。“故策之而知得失之际,作之而知动静之理,形之而之死生之地,角知而知有余不足之处。”
1. 分析敌我双方计谋,推算谁得谁失,
2. 作就是不作死就不会死的,作作他一下,激他一下,看他,动脑筋便知虚实,
3. 形知就是要他原形毕露,让他暴露出军情来
4. 角之则知敌人之不足。
x. 人生之路成长之路本身就是弯弯曲曲的,弯路也是路,冤枉钱也是钱,不走弯路就没有路不就花冤枉钱就花不了对的钱。
xi. 风林火山,武田信玄的兵法。“故其疾如风,其徐如林,侵略如火,不动如山。”
3. 结论
a) 孙子兵法核心是先胜后战,未战先胜,默默耕耘,磨刀十年,等待时机,分析敌我,再战。孙子兵法不说以少胜多,而是以多胜少,最好能震慑,无需战。
b) 焦虑,焦急是万万不可取的,只问耕耘,不问收获,等待是战斗的一部分。